別再問「今天學校怎樣」!改用這5句話效果更好

Author:

在台灣,許多家長習慣問孩子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這句話,然而,這樣的提問往往讓孩子感到壓力,甚至不知該如何回答。其實,改變提問方式,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,增進彼此的理解。以下是五句更有效的提問方式:

1. 「今天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?」這樣的問題能引導孩子分享他們的經歷,讓對話更輕鬆。
2.「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?」這不僅鼓勵孩子思考學習內容,還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。
3. 「有沒有遇到什麼挑戰?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。」這樣的提問讓孩子感受到支持,並願意分享困難。
4. 「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做了什麼活動?」這能促進孩子對社交互動的反思,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。
5. 「你最喜歡的課程是什麼?為什麼?」這樣的問題能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興趣,並促進他們的自我認識。

透過這些問題,家長不僅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,還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,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。

文章目錄

引導孩子敞開心房:五個更有效的開場白

身為一位資深的戒毒機構個案督導,我深知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他們面臨困境時。許多家長習慣性地以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開啟對話,但往往得到的只是簡短的回答,甚至沉默。這並非孩子不願分享,而是這種提問方式容易讓他們感到壓力,甚至產生防備心。以下,我將分享五個更有效的開場白,幫助您引導孩子敞開心房,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。

首先,避免直接切入學校生活,轉而關注孩子的情緒。例如,您可以說:「今天看起來心情不錯/不太好,發生了什麼事嗎?」 這樣的開場白能讓孩子感受到您的關心,而非僅僅關注學業。接著,您可以進一步詢問:「今天有沒有遇到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?」 這種開放式的提問,鼓勵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想法,而不是僅僅回答「好」或「不好」。根據我多年來的經驗,孩子們往往會因為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,而更願意主動分享。

其次,善用具體情境,引導孩子回憶。例如,您可以說:「今天午餐吃了什麼?有沒有遇到有趣的事情?」 或是「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看到什麼特別的東西?」 這些問題能幫助孩子從具體細節開始回憶,降低他們回答的難度。此外,您可以分享您自己的經驗,例如:「我今天在工作上也遇到類似的事情,你是怎麼處理的?」 透過分享,您可以建立起與孩子的連結,讓他們感受到您是他們的盟友,而非審判者。

最後,請記住以下幾點:

  • 耐心傾聽: 孩子分享時,請專注聆聽,避免打斷或急於給予建議。
  • 表達理解: 即使您不認同孩子的觀點,也要嘗試理解他們的感受。
  • 避免批判: 避免使用負面評價或指責的語氣。
  • 給予肯定: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,增強他們的自信心。

透過這些方法,您將能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,建立起更緊密的親子關係。請記住,溝通是一門藝術,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。

建立連結,而非例行公事:探索孩子校園生活的全新方式

身為一位在戒毒機構服務多年的資深個案督導,我深知人際關係對重建生活的關鍵影響。特別是親子關係,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。許多家長習慣性地在孩子放學後問: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但往往得到的只是簡短的回答,甚至沉默以對。這並非孩子不願分享,而是提問的方式可能讓他們感到壓力或無趣。我們需要的是建立更深層的連結,而非流於例行公事。以下提供幾種更有效的溝通方式,幫助您打開孩子的心房。

首先,避免直接的提問,轉而分享您自己的生活。例如,您可以說:「今天我在公司遇到一件有趣的事…」,藉由分享自己的經驗,創造一個輕鬆的氛圍,鼓勵孩子也分享他們的感受。其次,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和情緒。如果孩子看起來疲憊或沮喪,先關心他們的感受,例如:「今天看起來有點累,發生了什麼事嗎?」這比直接追問學校的事情更能引起共鳴。此外,善用具體的提問,例如:「今天在學校最讓你開心的事情是什麼?」或「今天有哪件事讓你覺得有點挑戰?」這些問題能引導孩子思考,並提供更豐富的回答。

除了提問技巧,創造共同的活動和話題也很重要。例如,一起準備晚餐、散步、聽音樂,或一起玩遊戲。在輕鬆的氛圍下,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。我個人也喜歡和孩子一起閱讀,分享彼此的感受。另外,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即使他們的觀點與您不同,也要尊重並耐心傾聽。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,進而更願意與您分享他們的校園生活。

最後,我想強調的是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時間和耐心。沒有一蹴可幾的方法,但持續的努力和真誠的關懷,一定能讓您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更緊密。以下提供一些額外的建議,幫助您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:

  • 專注傾聽:放下手機,專心聆聽孩子的分享。
  • 避免批判:不要對孩子的想法或感受做出評價。
  • 給予肯定:鼓勵孩子的努力和成就。
  • 保持耐心:不要期望孩子立刻敞開心扉。

培養溝通習慣:如何透過提問建立信任與理解

身為一位在戒癮機構服務多年的資深個案督導,我深知良好溝通對於重建關係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親子之間。許多家長習慣性地以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開啟對話,但往往得到的只是簡短的回答,甚至沉默。這並非孩子不願分享,而是提問方式可能讓他們感到壓力或無趣。透過更開放、更具啟發性的提問,我們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安全、更願意分享的空間,進而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。以下分享幾個我親身驗證,且在協助個案家庭時經常使用的溝通技巧。

首先,避免單一封閉式的提問,轉而使用更具探索性的語句。例如,與其問「今天考得好嗎?」,不如問「今天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?」,或是「今天在學校裡,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?」這樣的提問,鼓勵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想法,而非僅僅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。此外,適時地表達你的關心與好奇,例如:「今天在學校遇到什麼讓你感到困擾的事情嗎?」、「今天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開心嗎?」這些提問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,並更容易敞開心扉。

除了提問方式,聆聽的技巧也至關重要。當孩子分享時,專注地聆聽,避免打斷或急於給予建議。適時地給予回應,例如點頭、眼神交流,或是簡單的肯定語,如「嗯」、「我知道了」,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重視。同時,避免過度批判或否定孩子的感受,即使你不同意他們的觀點,也要先試著理解他們的想法。例如,當孩子抱怨考試很難時,你可以說:「我知道考試對你來說可能很有挑戰性,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覺得哪裡最難嗎?」

最後,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需要時間和耐心。不要期待一次就能看到顯著的成效,持續地練習和調整,才能逐漸建立起更緊密的親子關係。此外,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喜好,並在對話中融入這些元素,也能讓溝通更輕鬆愉快。例如,如果孩子喜歡打電動,可以問問他們最近玩了什麼遊戲,或是遊戲中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。透過這些方式,我們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環境,幫助他們健康成長。

支持孩子的成長:家長可以做的積極聆聽與回應

身為一位在戒毒機構服務多年的資深個案督導,我深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與父母建立良好溝通的重要性。許多家長習慣性地以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開啟對話,但往往效果不彰。其實,我們可以透過更積極的聆聽與回應,來支持孩子的成長。以下分享幾個實用的技巧,幫助您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連結:

首先,積極聆聽是關鍵。這不僅僅是聽孩子說話,更重要的是專注、理解,並給予適當的回應。當孩子分享時,試著放下手邊的事情,眼神交流,並表達您對他們所說內容的興趣。例如,當孩子提到在學校遇到的挑戰時,您可以這樣回應:「聽起來這對你來說很不容易。」或是「我能理解你為什麼會感到沮喪。」這樣的回應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,進而更願意與您分享內心世界。

其次,避免批判性回應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難免會犯錯或遇到挫折。此時,家長應避免直接否定或批評,例如:「你怎麼又這樣?」、「你怎麼這麼笨?」這樣的回應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退縮。相反地,您可以嘗試引導孩子思考,例如:「你覺得下次可以怎麼做?」、「你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了什麼?」透過提問,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建立自信心。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,與家庭關係失衡有密切關聯,因此良好的溝通至關重要。

最後,善用開放式提問。比起封閉式問題(例如:「今天考試考得好嗎?」),開放式問題更能引導孩子分享更多細節和感受。例如,您可以問:「今天學校裡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?」、「你今天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?」、「你今天遇到什麼挑戰?」這些問題能鼓勵孩子主動表達,並讓您更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。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顯示,與父母關係良好的青少年,較不容易接觸毒品,因此,透過有效的溝通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,是支持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。

常見問答

別再問「今天學校怎樣」!改用這5句話效果更好

身為家長,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是天經地義。然而,一成不變的問候方式,例如: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 往往無法有效開啟對話,甚至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。以下針對常見的疑問,提供更有效的溝通策略,幫助您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關係。

  1. 為什麼「今天學校怎樣?」效果不好?

    這個問題太過籠統,孩子難以具體回答。他們可能覺得需要概括一整天的經歷,容易感到疲憊或不知從何說起。此外,這種問法也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壓力,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或遇到麻煩。

  2. 如何開啟更有效的對話?

    ​ 避免使用封閉式問題,例如:「今天考試考得好嗎?」 嘗試更具體的開放式問題,例如:

    • 「今天在學校裡,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?」
    • 「今天在學校,你覺得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?」
    • 「今天在學校,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你覺得有點挑戰的事情?」
    • 「今天在學校,你學到了什麼新的東西?」
    • 「今天在學校,你跟哪個朋友一起玩?」
  3. 如果孩子不願意回答,該怎麼辦?

    ⁢ 尊重孩子的意願,不要強迫他們回答。可以嘗試先分享自己今天發生的事情,或者聊聊其他輕鬆的話題,例如:

    • 「今天我在公司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…」
    • 「今天晚餐想吃什麼?我們可以一起討論。」

    ‌ 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,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,他們自然會更願意分享。

  4. 除了提問,還有什麼可以做的?

    除了提問,更重要的是傾聽和理解。當孩子願意分享時,專心聆聽,避免打斷或評價。表達你的關心和支持,例如:「聽起來…」、「我知道…」、「你辛苦了」。

簡而言之

家長們,與其一味追問「今天學校怎樣」,不如試試更開放的對話方式。鼓勵孩子分享,建立信任,讓溝通更順暢。若孩子面臨困境,尋求專業協助,例如藥物濫用問題,可參考戒毒機構資訊,共同協助孩子健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