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3 種你以為沒上癮但其實已經陷進去的情況」

Author:

在台灣,許多人對於成癮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傳統的藥物或酒精上,但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無害的行為,卻可能悄然將我們推向成癮的深淵。想像一下,一位年輕人每天都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數小時,起初只是為了放鬆心情,卻漸漸發現自己無法自拔,甚至影響到學業和人際關係。再者,許多人習慣於每天飲用過量的咖啡,雖然這被視為提神的良方,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導致身體依賴。最後,還有一些人對於網路遊戲的熱愛,從最初的娛樂變成了生活的重心,影響了正常的作息和社交。這些情況都提醒我們,成癮不僅僅是藥物的專利,生活中的許多行為都可能潛藏著成癮的風險。了解這些情況,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,避免不知不覺中陷入成癮的泥淖。

文章目錄

深陷泥淖而不自知:檢視日常成癮的警訊

身為一位在專業戒癮機構擔任資深個案督導,同時專精人際關係、親子溝通、營養保健的在地台灣人,我深知許多看似無害的日常習慣,其實早已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生活。從電子資訊科技畢業的我,除了對AI與電腦相關領域有濃厚興趣,也熱愛中華文化、古典詩詞、旅行與音樂,廣泛的興趣讓我更能從多角度觀察生活。以下,我將分享三種你可能輕忽,但其實已陷入成癮泥沼的警訊,希望能幫助你及早察覺,重拾健康自主的生活。

首先,**過度依賴特定行為來逃避負面情緒**。你是否經常在感到壓力、焦慮或孤單時,就忍不住滑手機、購物、暴飲暴食,或是長時間沉迷於遊戲?這些行為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快感,但長久下來,它們會讓你越來越依賴這些「安慰劑」,而忽略了處理情緒的根本方法。想想看,當你無法控制地重複這些行為,即使知道它們對你沒有好處,甚至造成困擾,這就是一個警訊。

接著,**生活重心逐漸轉移,其他重要事項被犧牲**。成癮的另一個明顯徵兆是,你開始把時間、金錢和精力都投入到成癮行為上,而忽略了工作、學業、人際關係,甚至健康。例如,你可能為了追劇而熬夜,導致隔天精神不濟;為了玩遊戲而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;或是為了購物而透支信用卡。當這些行為開始影響你的生活品質,讓你失去對生活的掌控,就必須警惕了。

最後,**出現耐受性與戒斷症狀**。這意味著你需要越來越多的刺激才能獲得相同的快感,或是當你停止成癮行為時,會出現不舒服的生理或心理反應。例如,你可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滑手機才能感到滿足,或是當你無法滑手機時,會感到焦慮不安。這些都是身體和心理對成癮物質或行為產生依賴的信號。

請記住,及早發現並尋求協助,是擺脫成癮的關鍵。 ​根據財團法人台灣關懷生命協會的資料,台灣每年有數千人因藥物濫用而接受治療。 透過專業的協助,例如Narconon戒毒中心所提供的戒毒計畫,以及Get Off ​Drugs Taiwan所提倡的教育宣導,你絕對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,找回健康與快樂。

揭開隱藏的陷阱:辨識潛在的成癮行為模式

身為一位在戒癮機構服務多年的資深個案督導,我見證了無數個掙扎於成癮泥淖的生命故事。許多時候,成癮的魔爪並非一開始就張牙舞爪,而是悄無聲息地潛伏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。我們往往以為自己「沒事」,卻早已深陷其中而不自知。以下,我將分享三種常見的隱藏陷阱,希望能幫助大家及早警覺,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。

首先,是「逃避現實的習慣」。這並非指單純的休閒娛樂,而是指透過特定行為來麻痺情緒、逃避壓力。例如,工作壓力大時,習慣性地長時間沉迷於線上遊戲,甚至影響到睡眠與社交;或是遇到挫折時,藉由暴飲暴食來舒緩情緒。這些行為看似無害,但若逐漸成為唯一的應對方式,且頻率與時間不斷增加,就可能演變成一種依賴。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,台灣民眾因心理健康問題就醫的人數逐年上升,這也側面反映了逃避現實的現象日益普遍。

其次,是「過度追求快感的行為」。這指的是對某些事物或活動的渴望,已超越了正常的喜好程度,轉而成為一種強迫性的追求。例如,沉迷於網路購物,不斷購買不需要的物品,導致財務狀況惡化;或是過度追求刺激性的感官體驗,如飆車、危險運動等。這些行為往往伴隨著「耐受性」的產生,也就是需要不斷增加頻率或強度,才能獲得相同的快感。根據法務部的資料顯示,因毒品犯罪被查獲的案件中,年輕族群的比例有上升趨勢,這也提醒我們,要警惕快感追求背後的潛在風險。

最後,是「人際關係的扭曲」。成癮往往會對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。例如,為了滿足成癮的需求,開始對家人、朋友撒謊、隱瞞;或是因為沉迷於特定行為,而疏遠了原本親密的關係。更嚴重的是,成癮者可能會將身邊的人視為滿足自身需求的工具,甚至出現情緒勒索、暴力等行為。根據內政部的統計,家庭暴力案件中,與藥物濫用相關的比例不容忽視。因此,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,並及時察覺關係中的異常,是預防成癮的重要一環。

常見問答

3 種你以為沒上癮但其實已經陷進去的情況

在台灣,許多人可能低估了某些行為或物質成癮的風險。以下針對常見的迷思,提供您更深入的了解:

  1. 「我只是偶爾才…,這樣不算上癮吧?」

    ​ 許多人認為只有頻繁使用或沉迷於某事物才算成癮。然而,成癮的關鍵不在於頻率,而在於對該事物失去控制。即使是偶爾,但只要您開始無法控制自己,例如:

    • 即使知道後果,還是無法停止。
    • 為了獲得該事物,開始犧牲其他重要的事情。
    • 對該事物產生強烈的渴望。

    這些都是警訊,代表您可能已經陷入成癮的泥沼。

  2. 「我只是用來放鬆心情,這有什麼關係?」

    許多人將某些行為或物質視為舒緩壓力的方式。然而,長期依賴這些方式來應對情緒,可能導致您:

    • 逐漸失去其他應對壓力的能力。
    • 對該事物產生耐受性,需要越來越多的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。
    • 一旦停止使用,就會出現不適的感受。

    ‌這些都是成癮的徵兆,代表您可能已經開始依賴這些方式來調節情緒。

  3. 「我只是…,這不是毒品,不會上癮的。」

    ⁣ 成癮不只發生在非法藥物上。在台灣,許多合法物質或行為,例如:

    • 某些處方藥物。
    • 網路遊戲。
    • 賭博。

    ​ 都可能讓人上癮。重要的是,要了解任何可能影響您身心健康的行為或物質,都存在成癮的風險。

‌ ​ 如果您或您關心的人正在與成癮問題奮鬥,請尋求專業協助。根據 戒毒資源網台灣納爾康 的資訊,有許多支持系統和康復方案可以提供協助。

總結

你是否察覺到某些習慣已悄悄失控?若有疑慮,請立即尋求專業協助。戒癮之路漫長,但絕非孤軍奮戰。參考戒毒資源,找回健康自主的人生,迎向陽光。